刀尖上的大唐

老蜻蜓

首页 >> 刀尖上的大唐 >>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权臣 天唐 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 大宋之最强纨绔 大明之宝箱系统 殿前欢:暴君请温柔 截胡甘糜夫人,气哭大耳贼 神医玩转深宫:朕的笨丫头 曹营第一谋士,手拿论语吊打吕布 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 
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-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-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-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

第25章 战,战凉州(一)

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

建武三年,贞明五年,公元九一九年。

过了上元节,郑大总管终于辞别了美人,出了温柔乡。

回到灵武是月末。

魏州来信,两军仍在河上对峙。

元行钦打造的小船比较给力,运了唐军主力数万过河,战线向前推进到郓城附近。黄河以南的唐军连上战兵、辎重加一块已突破十万人。

对面的梁军也不遑多让。

朱梁真是人多钱多。柏乡、魏州两阵,前后丢了大几万主力,这还能在河南堆起十几万人。更出奇的是,从军报看这些兵还颇具战力,并非胡乱充数的杂鱼。朱老三留下的家底是真厚啊。

这就等于是把当年大李与朱三在沧、冀的那一场搬到了河南。

二十几万人呐,郑大总管想想都头疼。

还好跑了。

据说梁将贺瑰、谢彦章守御得法,李老三一直未敢贸然进攻。

从进魏州算,这是第三还是第四个年头了?何时才是个头啊。

小十一也给郑大帅来信一封,书曰:

“父启。父安。儿安。

……七月,王师渡河,与贼战于杨刘南。儿阵斩一级,积功为队正……

灵夏天寒,父亲万万珍重……

王师云集,伪梁势衰,亡无日矣……

勿为儿念。

云云。

建武二年,十月廿三日。”

书信极其潦草,但老屠子却要小心翼翼将书收好。

眼看着春暖花开,河西,该动手了。

郑大总管组织军议,讨论发兵事宜。宋瑶还得看场子,派了儿子过来听课。在座的,一是郑大总管这边的弟兄,一是现任灵武节度使魏东城的人手。

作为二选一的节度使,西面行营二把手,魏东城两眼望天心情激荡。

你以为是为了西征?不不不,那误会了。

呸!就这郑守义老货干的事儿,你让他魏某人怎样面对?萨仁那,那是,那是李哥的……李哥的遗孀啊!

魏大帅的一双眼仁都不知往哪里放,只有假装不懂,免得彼此尴尬。

老马匪最活跃,冲着老屠子挤眉弄眼翘大拇指,被边上老铁匠一个脑炮拍得老实,收了神通。

郑某人还在乎你这个?

大总管黑手一拍,大大方方直奔主题。“我反复权衡,还是走南路妥帖。”

此次由刘三哥负责统筹军资。此等大事,十三郎只配给刘三打个下手,真让十三郎操心,大军不得喝风。刘老三认真分析说:“大总管,若走南路,兰、会一带蕃人需先剿灭,否则威胁粮道。

灵武向西约九百里至凉州。嗢末,亦需讨平。

凉州城中尚有数千戍兵及其家眷,也是一桩麻烦。

自凉州向西仍有四五百里,走南路,今年怕是打不到删丹了。”

说起正事,老马匪还是要发言的。脱了老铁匠的魔掌,道:“南路杂胡甚多。何不走北线?合天德军三千,二万余军,来去自如。

待拿下删丹,休整一季,再向东打通凉州可也。”

这一冬,老马匪都是按照走北路做的行军计划,因为这条路最符合豹军的一贯作风。而且,此前郑大总管也是这个意思,怎么说改就改呢?

郑大总管是纠结了一冬,最后才下定决心改走南路的。

又看郭屠子,老郭想一想,只说:“各有利弊。”就闭口不言了。

再看老铁匠,张顺举果断地说:“走南路。稳。”

老屠子与他会心一笑,道:“不错。此次西讨,最要是一个‘稳’字。不必争了,走南路。时日还早,抓紧筹算。

亦不必急于动兵,先取凉州。不是说凉州有嗢末等杂胡二三十万众么?怕不得有数百上千万口畜牲,亦可以战养战。”言至此处,老屠子放缓语气,道,“初来时,我也是有些操切,还是要稳。”

大总管既然下了定论,众将也就不再争执。

老马匪开始凝眉盘算,改从南边走,那得先到会州的乌兰。那里有关城,更重要是有渡口。灵武的粮船可以直接到达这里,然后再转为陆路到凉州,补给线可以缩短一半。

抬眼看看魏东城,老马匪心想,让左领军卫出点人看住乌兰,对他们是举手之劳,也能极大减轻自己的负担。便此打定主意,回头就找魏哥儿谈谈。

魏东城道:“是否该让横山军往过来了?”

年前郑大总管从夏州要了些党项羌,因主力是横山党项,故临时取个横山军的番号顶着。这些山民身强力壮,悍勇无匹,辅以大唐军法操练,配以器械精良,上山下板,正是山地作战的良选。已在夏州练了数月,也该拉过来看看成色。

李承嗣兵败,折了三镇许多畜牲。出去带走六七万马、骡、橐驼,回来十不存一,损失之巨大实乃豹军起家以来所未有,这就导致三镇驮畜十分紧张。

此次为了减轻后勤压力,大军的主力不是骑兵而是步军,只是配有驮畜代步。

别看都是牲口,那可大不一样。

若是骑兵,驮畜之外,至少得一人一匹身骄肉贵的战马,一天十斤粮的待遇这就上去了。一千骑,哪怕一人一匹战马的低配,光马料也得日费万斤粮,一月所耗就得三十万斤,还不算马盐等等给养。

这回换个打法,改成骡子、毛驴或者契丹马这类耐粗饲的代步役畜,嘿嘿,对不起,能啃草啃草吧,这得省下多少粮食,省了多少运力。

没办法,头回面对运力有限这么蛋疼的状况,郑大总管也只能适应。

郑大总管原拟在灵州再募批河西党项跑腿打杂,到地发现李承嗣早就干过了,横塞军四千人里有三千就是。

与右神武军那帮不识相的混蛋不同,这帮家伙还是很认郑大总管的。毕竟郑某人的身份摆在那里,在夏绥的凶名也都有所耳闻。

这就省了老屠子的大事。

大总管厚下脸皮向魏东城要来二千横塞军,安排跟着左龙虎军混上数月,看看差不多已经能用了。

郑大总管说话算话,这些蕃骑就真交给十三郎负责,据说效果不错。

打硬仗不指望,但是看个粮草、伺候一下正兵,平常打打杂,战后收个尸,应该还是可以胜任的。

本来李老三只给一万五千编制,但郑大总管看灵武这边粮食还算充足,就不断突破上限。又在灵州、夏州、丰州征发五千民壮负责搬运物资、操舟架桥。如此一来,全军规模迅速膨胀,常捷军、左龙虎军、横山军、右领军卫、船工丁壮等等,怕不得有小三万人。

这还没算宋瑶的天德军,也没算从振武军往过转输的一万府兵。

江湖越老,胆子越小。

诚哉斯言。

郑大总管为西征也是全心投入,不说事无巨细,重要事项都花下大把精力。

大军行动,所需甚多。

粮、盐、马料这是大宗。

另有旗、鼓、角,枪、牌,弩、弓、弦、箭矢、刀、索等等器械,乃至各类装具、灶具、营具、被服、人药马药、毡毯索具。

凡此种种,都要按人按份备妥。

老马匪组织人手计划行军,测算粮械。

郑大总管也悄悄跟着计算,不敢有半点马虎。

各部队整训准备,大总管都一一确实。

既已决定以稳为主,郑大总管就完全不急,定下五月草木彻底返青再行动,以期尽可能减轻转输压力。

路上有草啃一啃,还是能省很多事。

慢点就慢点吧。

对于郑大总管改主意走南路,宋瑶将军是颇有微词,骂骂咧咧从丰州赶来。

当然,只要老屠子肯打,他也只能认命。

郑大总管给宋瑶的任务是护送阴山奚赶来灵武,然后跟上大军进度。宋将军总觉着不踏实,安排儿子去护送萨仁那,自己先一步到灵武与大总管几次详谈,千万弄清行动方案。

……

五月二十日。

筹备已久,西征第一枪,由魏东城打响。

朔方节度使魏大帅出动左领军卫三千人,目标乌兰。

乌兰在会州治下。

会州的州治会宁,在后世甘肃的靖远。乌兰,就在会宁西北一百五十里左右,距离灵武四百余里。会州本是边辟之地,即便是天宝年间,在籍者亦不过二万上下,如今更是人口凋敝。

吐蕃崩溃前,常从乌兰附近渡河进攻灵州。

待吐蕃崩溃,蕃贼再也无力亦无人光顾此地,乌兰也就渐渐无人问津。

如今的乌兰,左近关城残破,至多是些吐蕃牧民在此越冬。

左领军卫席卷而下,轻松攻取,按大总管指示,这乌兰就由魏东城戍守了。

……

唐军于五月二十二日占领乌兰,十三郎是二十五日抵达。

如今银鞍都的格局包括以下三部分,首先是五百魏博武夫带着一百娃娃兵,其次是七百编进来的府兵,此外就是二千河西党项,足足三千三百人。

二千河西党项没啥好说的。

七百府兵,其实都有服役的经历。此次西征,振武军至少征发了一万府兵,主要承担从振武军向前转输辎重的任务。其中不乏武技娴熟的,积极上进的,就挑了七百给十三郎使用。

至于那五百魏兵,这是以十三郎部分靠谱的老弟兄为基干,捡拔一些还算得用的组成,算是矬子里面拔将军。

没法,好歹要有点老弟兄,否则队伍完全带不动啊。

魏兵,是真心不愿远征。

先来打前站的有五百人,十三郎亲自率领,有亲兵一个大队五十骑,娃娃兵五十骑,二百老魏兵,以及三百河西党项。

这些河西党项地头蛇早前投靠了李承嗣,现在跟了郑大总管,南下带路带的不亦乐乎。头头叫做党勇。

你以为他因为是党项就姓党?错了。这老小子当初是取了李承嗣的“李”姓,这不是大哥换了嘛,就又想姓郑。奈何老屠子觉着丢人,严令不许,所以干脆以党为姓,请郑大总管赐下一个“勇”字为名。

整顿渡口、关隘,这是友军的任务,协调舟船靠岸有娃娃兵去操办。这些娃娃兵真是好用,指哪打哪绝不废话,还一个个都能写会算,真叫十三郎刮目相看。

听说会州有个吐蕃万户,十三郎立马高坡十分谨慎。

左领军卫在抓紧整顿渡口,即将迎接粮船。心腹哼将史斌与十三郎并辔而立,情绪有点紧张。万户,听起来人不少啊。若突然冲出蕃贼漫山遍野,爷爷是跑呢是跑呢还是跑呢。

要说这帮娃娃兵还有一桩好处,就是特别能研究。

比如对这附近的蕃汉情况,据说知之甚详。

十三郎看看有点胆怂的老伙计,不想在后生面前露怯,犹豫再三,让人把老党叫来问话。“传说吐蕃人身披锁甲,成列而战,前排死而后排进,亦有甲骑具装。”用马鞭点点史斌那二百骑,又点点自己的亲卫,“与此相比,若何?”

党勇道:“那是甚时节事了。这数十年来,吐蕃早已势衰。哦,凉州那边是有一部蕃贼有些能为,这会州嘛,嘿嘿,有几个着甲都很难说,与将军这些儿郎岂可同日而语。”

十三郎左右顾盼,感觉自家队伍至少在卖相上确实不差。但是,这老党项的话,他也不敢就信呐。

李承嗣还勇呢,人在哪里?

五月廿七日。

首批试水的粮船开到。同时抵达的还有心腹哈将赵和领着的一千人马。赵和一部伴随粮船而行,待船靠岸,府兵与河西党项便开始搬抬物资。由娃娃兵们指引方向,迅速将物资运至临时搭建的大棚底下,分门别类搁置停当。

此地黄河南北两岸,各有一座旧关城,河南称会宁关,河北称乌兰关。

渡口之西二十里,有新泉军城。开元天宝年间曾驻有新泉军,兵额七千。

建武三年这里已是一片残破。城墙早被吐蕃人拆毁,只剩些许残痕。城中所居牧民若干,均被唐军拿下。

会州与会宁关同在河南,左领军卫遂以一千人守会宁关,五百人驻守乌兰关,其余人进驻新泉军城,并与银鞍都的友军们并力修葺会宁关与新泉军城。

按计划,这里将作为大军的后勤中转基地,存储转输物资。

新泉军城本有格局,待府兵从船上卸下许多组件工具,修建速度大大加快。

六月初一。

西征大军开到。

常捷军先至,左龙虎军继之,横山军最后。

安营扎寨已有成法,郑大总管主要是视察了渡口、仓储。

从此向西就无水运便利,需要驮畜出力了。

十三郎凑过来禀报,道:“大总管,有使者求见。”

“使者?”郑大总管一愣,爷爷才来,就有使者?

哪家的使者?这般知趣?

十三郎道:“使者来自会宁。”

“会宁?”郑大总管去了地图观看,那不还在南边一百多里外呢。

十三郎道:“嗯,我军斥候四下走走,便有会宁使者来见。”魏博老武夫这就没说清楚,其实哪是斥候四下走走,分明是那帮娃娃兵四下乱跑惹事。

他是前哨嘛,几个娃娃兵说应该查探周边地形,史十三也觉着很有必要,就让他们走走看看,别蕃贼摸在眼皮子底下还蒙在鼓里。

谁料想这小崽子跑这么远,一拍屁股跑了怕不有百十里外,居然就从会宁带回几个使者来,真是无语。

你要问十三郎怎么成了前哨?都是误会。

他主要是负责押运辎重,十三郎认真勤勉,为了测验运输是否顺畅,所以跟着魏东城的人先来了乌兰。那来也来了,这不稀里糊涂就成了前哨了么。

会宁有人来,郑大总管无可无不可,便让带来问话。

来的是两个老汉,倒是身着唐人常见的圆领袍衫,就是这个造型吧……

反正双颊都是高原红,比较蕃。

却见这两个老汉走到近前,略一犹豫,扑通跪下。还没开口,就惹得郑大总管不喜,斥道:“你等是奴隶怎么?站直了说话,看那没出息样。”

二人闻言,连忙站起,行了叉手礼,道:“拜见大总管。”

说话的口音极重,老郑得聚精会神才能明白说了什么。问:“尔等何人?”

俩老汉看看郑大总管脸黑归脸黑,态度还算友善,一人道:“嗯,老朽乃会宁县中里老,得闻王师驾到,特来陈情,请王师入会州。”

进会州?计划里没有这个项目啊。

尽管会宁就在南边百余里外,但是行军计划里可没有这个选择。大总管本就兵力有限,可不能四处分兵。他只是借道这里向西,并无与会州蕃贼做下一场的打算。

但是直接拒绝也不像话,一时间,郑大总管有点挠头。早知如此不见这使者好了。嗔怪十三郎,真是没事找事。

老铁匠张顺举道:“城中尚有几多百姓?”

一使者道:“或有千余户。”

张顺举又道:“唐蕃各有多少?”

使者道:“或各有一半。”

老铁匠还待再问,被郑大总管抬手打断。

他估摸着大舅哥是动念要把人口迁往灵州安置,问题是灵武那是魏东城的地盘,关他老郑何事。便是要迁……不对,拿下甘凉,这兰、会之地亦要恢复,把人迁走这不是给自己拆台么。

可是人家求到面前也不好不管,郑大总管假装思索片刻,道:“爷爷还要征讨凉州,顾不得会州之事。不过,亦会在此留军,若蕃贼来犯,你等可来此托庇。便如此吧。”

说罢,再也不想与这两个老汉废话,让十三郎领下去吃顿晚饭就打发回去。

这军营重地,岂能让闲杂人等久待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
站内强推男欢女爱 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 乡村欲爱 人生得意时须纵欢 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 艳海风波 林岚秦小雅 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 山村情事 肥水不流外人田 福艳之都市后宫 都市花缘梦 宠妻无度:腹黑摄政王重生太粘人 镇北王 穿越之还珠风流 后宫春春色 兽世种田:反派崽崽超粘人 苟王,我的师兄太低调了 官场争雄,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 宝鉴 
经典收藏大明:九朝元老,就是活的长 开局替徐庶北上,曹老板爱死我了 大秦:先生别担心,朕不是皇帝! 重生于红楼末年 交锋 反派,开局路遇女频剧情 大明: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! 三国:乱世谋士 抗战之铁血山河 惊!我成了女频文主角 回到大明闹饥荒,我有无限物资 神话版三国 权臣 东晋,我来了! 女权世界的真汉子 岳父朱棣,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 老祖画风总是不对 萌宝来袭,霸道邪王追妻忙 勇闯天涯 让你当个赘婿,没让你一统天下 
最近更新武瞾之谜: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 大唐贞观小地主 无尽权谋 魂穿三国,成为最强前夫哥? 奇门故事汇 开局十选三,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 大明发明家:我成了科技大亨 汉末三国:大哥,看这大好河山 相父安心养老,和约阿斗去签 沈家大小事 中医大师扁鹊 汉末浮沉书 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 穿越大明:激活木匠皇帝系统 带着美女闯三国 云尧长歌 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 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 三国之小曹贼 风入邺 
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-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-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-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